思維導圖是由英國的東尼博贊先生在上世紀70年代所發明,在引進到華語世界之前一直採用「Mind Map」這個英文名稱。在國外,「Mind Map」代表的是一張將思考呈現的圖,而製作這張圖的過程則稱為「Mind Mapping」。更有人稱呼使用Mind Map這種工具的愛好者為「Mind Mapper」。
Mind Mapping,後綴為“-ing”,通常表示一個進行中的過程或活動。在這裡,它指的是製作Mind Map的過程,即運用博贊先生提出的Mind Map方法來組織和表達思維的過程。這個過程涉及將一系列相關的概念、想法或資訊透過特定的方式連接起來,形成一個直觀、易於理解的思維視覺化圖像。 Mind Mapping強調的是動態性、過程性和方法性。 Mind Map,則是指這個過程所產生的具體成果,即一張已經繪製完成的圖。 Mind Map強調的是靜態性、結果性和工具性。
台灣及其他華語地區的Mind Map翻譯
如從英中直譯的角度看,Mind Map應為翻譯為“思維地圖”,而Mind Mapping為“思維地圖繪製過程”。在台灣和早期一些華語地區,Mind Map被翻譯為“心智圖”,這個名稱也包含了巧思。從人類大腦功能角度考慮,「心」代表人左腦「感性」部分,「智」代表了人右腦「理性」部分,Mind Map就是充分調動人類大腦進行感性和理性思考的圖。
中國大陸地區的Mind Map翻譯
隨著Mind Map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普及,另一種翻譯「思維導圖」也逐漸被廣泛接受和使用。我們已經難以考究是誰提出這種翻譯,但這無疑採用了一種非常優秀的翻譯思路,因為心智圖能夠將Mind Map和Mind Mapping的含義進行有機結合。尤其是「導」字的精妙,表示了將思維引導出來,具有過程的動感,而引導的結果是一張呈現思考的圖。
無論是“心智圖”還是“思維導圖”,它們都是對Mind Map這一外來概念的中文譯名,其目的都是為了方便華語世界的讀者理解和使用這一思維工具。在實際應用中,兩者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,只是根據不同的地區和習慣有所偏好。